首页
关于海杰亚
产品介绍
新闻动态
人才招聘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 海杰亚动态

探针入体,“冻死”癌细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治疗专家林征宇教授开展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为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发布时间:2021-12-29 | 作者:海杰亚 | 浏览次数:3550

黄先生是一名胰腺癌肝转移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去年11月,他慕名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就诊,先后接受了“PTCD”“胆道支架+粒子条”“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化疗+免疫+靶向” 等联合治疗,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

undefined

在医生指导下,黄先生进行了长期的规律复查。

然而,在今年的一次复查中,医生发现,黄先生的肿瘤有明显进展,尝试了多种治疗,效果仍然不佳。

失望之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治疗专家林征宇教授提出的一个今年新开展的疗法——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给黄先生带去了新希望。

undefined

▲林征宇教授团队为黄先生进行单病灶冷冻消融术,术后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使用的免疫药物并未更换

undefined

▲黄先生术后复查MRI见:病灶明显缩小、减少,疗效判断为PR



“黄先生术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转移灶越来越小、越来越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整个人也越来越有活力。”林征宇教授说道。“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技术”在我院开展以来,已经给多位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送去了福音。








冷冻消融治疗


林征宇教授介绍,冷冻消融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肿瘤液氮低温靶向局部消融治疗技术。

在X 光、超声、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直接将冷冻消融探针准确地穿入肿瘤组织,将肿瘤组织冷却至 -196℃ ,在癌细胞内迅速降温,形成胞内冰晶,导致组织内肿瘤细胞脱水和破裂,并破坏肿瘤内小血管而致缺氧,死亡的肿瘤组织可作为抗原,促进机体发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undefined

undefined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肿瘤细胞抗原隐藏、内吞等原因,部分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并不敏感

而以射频、微波、冷冻为代表的肿瘤微创消融技术对部分早中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肿瘤疗效显著,但在晚期肿瘤中作用有限


如何将两者“扬长避短、有机结合”?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


鉴于冷冻消融治疗具有较强的免疫激活效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在国内率先将其用于常规免疫治疗失败后的病例,取得了较好的初步疗效。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挽救性救治常规免疫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恶性肿瘤,就是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开展的又一项创新技术——在不更换免疫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姑息性冷冻消融瘤灶,释放肿瘤抗原激活免疫,达到较好的疗效。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创伤小、不开刀、出血少、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患者恢复快、痛苦少,具备良好的免疫激活效应,是免疫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为限制性医用技术——肿瘤消融的全国首批国家级培训基地之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消融治疗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国内率先开展MRI引导下的肿瘤热消融治疗,不仅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还研发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器械及软件,并实现了产品转化。


2019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中国医师协会首批10家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福建唯一一家),林征宇教授为基地主任,目前已培训全国各地多批学员undefined

专家介绍



undefined

林征宇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主任

专业特长:

MRI/CT导引下肿瘤的微创介入诊疗。擅长MRI/CT引导下各系统病变活检、引流、椎间盘介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消融等介入诊疗。是国内MRI引导下介入治疗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之一,MRI引导下肿瘤射频及微波消融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肿瘤消融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呼吸系统疾病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消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介入放射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参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编委。


门诊地点:

茶亭院区 门诊楼 2楼206室

滨海院区 门诊楼 4楼412室

供稿 | 介入科 陈健
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医技科普专委会
编辑 | 夏雨晴 蔡一苇
责编 | 王文清
编审 | 吴   蔚



分享